图录号:NO 025
宋徽宗赵佶《瘦金体千字文》手卷
书法欣赏
宋徽宗,名赵佶(公元1082年~1135年),宋朝第八位皇帝。公元1100年正月继位称帝,第二年改年号为“建中靖国”。宋徽宗在位25年(1100年—1126年),国亡被金国俘掳,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,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,终年54岁。
宋徽宗治国无能,但书画成就卓著。他于崇宁三年(1104年)设立了画学,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,以招揽天下画家,建立了宣和画院。他自创的瘦金体书法,是中国书法的丰碑。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“天”字,意为“天下一人”。
本《瘦金体千字文》手卷为宋徽宗青年时期所作,长230厘米,宽23厘米。
书写内容为《千字文》节选:“岳宗泰岱,禅主云亭。雁门紫塞,鸡田赤城。昆池碣石,巨野洞庭。旷远绵邈,岩岫杳冥。治本于农,务兹稼穑。俶载南亩,我艺黍稷。税熟贡新,劝赏黜陟。孟轲敦素,史鱼秉直。庶几中庸,劳谦谨敕。聆音察理,鉴貌辨色。贻厥嘉猷,勉其祗植。省躬讥诫,宠增抗极。殆辱近耻,林皋幸即。两疏见机,解组谁逼。索居闲处,沉默寂寥。求古寻论,散虑逍遥。欣奏累遣,戚谢欢招。渠荷的历,园莽抽条。枇杷晚翠,梧桐蚤凋。陈根委翳,落叶飘摇。游鹃独运,凌摩绛霄。耽读玩市,寓目囊箱。易輶攸畏,属耳垣墙。具膳餐饭,适口充肠。”落款:“御笔御书,天下一人”,铃印:“御书”。
宋徽宗所创瘦金体书法,整体匀整峭拔,铁画银钩,筋骨挺劲,清爽润朗,飘逸灵动。此种书体取法唐代薛稷、薛曜,把楷书中瘦劲一路发挥到了,带有很强的艺术性,使用性,成为具有鲜明风格的一种书体,为后人争相临摹。本卷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,整体清秀潇洒,一气呵成,字字精湛,笔笔功到,流传有序,保存完好。为宋徽宗瘦金体难得的传世精品之作。
本卷书法先后有四位名家题跋,卷首有明代书画家“沈周”的题“秀胜五岳”。 跋一是元朝杰出书法家赵孟頫的“徽宗此卷瘦金体是其早岁之作,运笔直如矢,劲如铁,横书带钩,竖书收笔带点,结体取法山谷,纵深横逸,体貌而稍加瘦,易显出独有之个性也。集贤大学士赵孟頫奉勒恭跋。跋二是清乾隆朝大学士王杰的跋文“雅韵”,“乾隆辛丑暮春,謃园王杰拜观于玉琴轩”;跋三为乾隆朝大学士、政治家、书法家刘墉的:“丙寅春暮录赵佶书观自得斋之霁轩”。
本幅《瘦金体千字文》已经近900年流传的珍贵手卷。先后有32颗鉴藏印。最早的收藏印为宋徽宗刘贵妃的“奉华堂”印。南宋高宗赵构的“绍”、“兴”、“真閤”印,这一时期该卷书藏入南宋内府。先后有大书画家赵孟坚“彝斋”印,宋理宗赵昀的“绢熙殿宝”和大臣收藏家贾似道的“长”字印。
进入元朝,该卷进元朝内府,有元仁宗的“天历之宝”印,元成宗的姐姐祥哥刺吉的“皇姊图书”,书画家柯九思的“玉堂柯氏九思私印”和大书画家赵孟頫题跋并铃印“赵氏子昂”印。
进入明朝,该书法手卷流入民间,先有国子监编修吴溥收藏盖“古厓”印,后经明中期书法大家沈周题跋并铃印“白石翁”印。经明末收藏大家项元汴收藏,铃“天籁阁”、“檇李项氏士家宝玩”和“项子京家珍藏”后经大学士张瑞图和董其昌收藏,铃“张瑞图印”、“宫詹学士”印。
进入清朝,该手卷先由书法家宋曹收藏,铃“中秘旧史”印。在康熙年间,该卷进入清内府,铃有“康熙宸翰”、“佩文斋”印。乾隆皇帝的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古稀天子”、“宜子孙”、“三希堂精鉴玺”,嘉庆皇帝的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。
宋徽宗的书法作品,是近年拍卖场上的翘楚。因其作品传世稀少,是收藏大家追逐的焦点。而本卷《千字文》书法手卷为宋徽宗才华横溢的青年时期所创作,更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经典之作。又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内府和众多鉴藏家的收藏,流传有序,可谓极其珍贵。